【连网】 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依托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跨越。
科学规划
做大做强现代海洋渔业
【建议原声】加快提升海洋渔业,制定滩涂、浅海养殖规划,扶持发展远洋渔业,推进高效设施渔业和浅海域开发,加快建设“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
【解读】桂迎宝(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着力构建集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在水产养殖业方面,积极推进养殖工厂化、生产标准化、技术现代化和装备工程化进程,加快实施《连云港市海州湾浅海海域百亿现代综合渔业园区规划(2013-2020)》,大力培育现代高效特色精品渔业园区。在海洋捕捞方面,鼓励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压减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切实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盲目提高和资源过度利用,鼓励发展远洋渔业,探索建立远洋生产基地、冷藏加工基地和服务保障基地。推进减船转产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鼓励发展海上休闲观光、休闲垂钓等旅游产业。在海产品加工业方面,重点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创汇水平高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扩大贝类、藻类、鱼类等水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开发海洋食品、营养品,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海产品物流业方面,提高冷藏、配送能力,推广集装箱保鲜、气体转换包装保鲜、冻结保鲜等新技术,增强国内外市场供应能力。
2016年,我们将继续推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加大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投入,新建人工鱼礁群9座,放流对虾、梭子蟹等苗种1.1亿单位。“十三五”期间,将围绕“两岛一区”海洋牧场新格局,重点推动休闲渔业发展,建设一批涉渔生产生活体验型、湿地渔业生态观光型、休闲垂钓型、水产科普观光型综合配套休闲渔业基地。规划建设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维护海洋物种多样性,重塑“鱼丰物美”的富饶海州湾。
拓展壮大
积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建议原声】积极发展海洋生物与医药业、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解读】桂迎宝(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大力推进海洋生物与医药业发展,既充分发挥本土药企优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开发一批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市场前景广阔的海洋新药物,推动建立和发展海洋制药产业群,建设具有国内领先学术水平的海洋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努力打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基地。同时,积极抢抓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和先导区的战略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海洋生物与医药投资目录,推动国内外优质的涉海科研机构和企业来连云港交流合作、投资兴业,共同抢占海洋生物医药制高点。
我市水网密布,但处于水资源供应的末端。随着临港工业的加快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对水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市拥有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业既能缓解供水压力,又能充分利用临海优势,形成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时期,我们将科学编制海水利用规划,积极引进科研力量和技术成果推动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创新。大力实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结合沿海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和新建项目,探索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推进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开发精细化工产品,重点研发海水提钾、溴、镁等系列产品的应用技术。
转型升级
拓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建议原声】拓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不断提升设计建造能力和规模,加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产业升级。
【解读】桂迎宝(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十三五”时期,我们将紧跟《中国制造2025》步伐,着力引导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推进海洋“智”造。积极依托716所等研究机构,以现有造船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大型散货船、油轮、钻井平台等为重点,开发深远海关键装备设计建造技术,加快提升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和规模,实现海洋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制造的突破。增强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充分发挥本市产业基础优势,推进智能装备、专用装备、风电装备、船用岸电及海洋流体等产业走专业化、尖端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加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努力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产业升级。大力开展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延长产业链,推进国电联合、中复连众等整机项目、风机叶片及材料制造产业发展。
培育壮大
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
【建议原声】发展海洋商务服务业,推进滨海商务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涉海总部经济。培育海洋服务产业,提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解读】桂迎宝(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十三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涉海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积极培育海洋金融、保险、会展、商贸、培训、信息等服务产业,提升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科学复制全国现有自贸区的政策,重点提升航运服务业,加强航运业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的融合,推动船舶代理、客货运代理转型升级,拓展航运交易功能。创新航运交易信息产品,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航运咨询和研究机构,开展运价指数、船舶技术、船员劳务、法律咨询等航运服务。开拓离岸航运金融业务,支持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发展航运保险服务,推广港航企业自保、互保业务,构建完善的航运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