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专报  
当前位置: 首 页>>专题探究>>决策专报>>正文
 
 决策专报 
 海洋经济研究近况 
 海洋法律与公共管理 
 海洋文化 
 海洋艺术  
 
中国海洋报:淮海工学院产教融合助力蓝色经济
2018-03-27 10:52 周锦忠  中国海洋报

 

    中国海洋报2018326A3

    在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淮海工学院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切实加强产教融合,坚持走政产学研合作之路,着力服务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

构建科研平台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淮海工学院拥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等十多个涉海科研平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水产养殖学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还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共建了“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海水养殖甲壳类种质资源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水甲壳动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江苏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

学校与榆城集团、中洋公司、三得利公司、雨润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获批江苏省“中小型企业服务平台”,成立了“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联盟”,获批建立了“海洋生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

紧密结合海洋经济需求,形成既有一定前瞻性和理论高度,又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研究团队。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开展了海洋微生物菌种库等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酶资源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活性产品和功能材料研究。重点对来源于海洋贝类、鱼类、浒苔、紫菜、海参等生物资源的甲壳素、海藻多糖、活性蛋白等海洋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活性衍生物开展研究和产品开发,为连云港海产品、生物农药产品、功能食品提供技术支持。

组建创新联盟提升海洋科技攻关水平

学校于201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和“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的建设依托单位,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阎斌伦教授被聘为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站长,董志国博士被聘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站长。

20179月,江苏智慧海洋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智慧海洋论坛在南京举行。淮海工学院与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33家单位共同入选联盟成员单位,周立教授被聘为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

近年来,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已完成了连云港海洋功能区划、连云港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系统、连云港海洋卫星控制网建立、连云港海域管理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立、连云港港口航道安全监测与预警研究、连云港港口地形地质信息管理研究等十多项研究与工程项目。海域监管无人机在连云港成功首航,其中,“航测像控点测量和三维影像匹配”这一关键技术,正是由周立教授团队研发成功的。连云港市因此成了全国第一个实现无人机海域使用三维监控的沿海城市。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提高服务海洋经济能力

目前,该校已成为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与海洋出版社签署了共建“海洋出版社江苏分社”协议,与中国海洋报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设立“中国海洋报社驻淮海工学院新闻通讯站”,先后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校还先后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赣榆区等县区签署了政产学研合作协议。

学校积极参加江苏省“强农富民”和“科技扶贫”工程,15人担任科技特派员,到基层挂职,借以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把校内专家介绍给企业,开展项目对接与技术报务。阎斌伦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成果,将梭子蟹、对虾、贝类三种养殖对象合理搭配在一起养殖,真正实现了低碳环保、高效清洁的养殖生产,推广效益累计近10亿元。李信书博士研究的紫菜养殖技术,在江苏省推广10多万亩,取得经济效益数亿元。

近年来,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与连云港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共建连云港土木与建筑工程创新研究院。学院在“海淤泥软土地基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型结构与建筑节能体系”“海洋工程材料”“工程结构抗震与加固”“工程结构智能检测与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实力。201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IMG_256

关闭窗口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52251718 技术QQ:457670135
版权所有 © 江苏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