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淮海工学院海洋经济与文化学科平台(以下简称学科平台)成立仪式在我校会议中心东海厅举行。校党委书记赵炳起,副校长舒小平,学科平台常务副组长吴价宝,校党委宣传部、科技产业处、人事处主要负责人,商学院、法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分管科研和学科的副院长,平台下辖研究所、研究基地等主要负责人,相关学科博士、教授等研究骨干参加成立大会。
舒小平首先介绍了成立该学科平台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并宣读成立文件。他指出,成立该学科平台,目的在于整合学校的社科资源,聚焦海洋特色,形成海洋学科优势。该学科平台将发挥平台载体作用,以海洋经济与文化相关问题研究为基础,力求多出有影响力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为加快我校海洋大学创建工作提供社科支撑。
吴价宝对该学科平台的发起成立、发展概况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文件进行了解读,详细介绍了学科平台主要承担的相关职能,并汇报了2017年度编撰《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蓝皮书》、举办江苏省海洋经济与文化高峰论坛等重点工作任务。
赵炳起对该学科平台的定位与发展进行了全面阐释。他指出,海洋经济与文化学科平台与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与装备等涉海学科平台是支撑江苏海洋大学的“四梁”,学校原有八个学科平台是支撑江苏海洋大学的“八柱”,要全力打造好,并经得起风雨。海洋经济与文化学科平台,是支撑江苏海洋大学的软实力平台,其成立吹响了我校全力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冲锋号。同时,赵炳起还对该平台的运行提出总体要求和殷切期盼,并要求相关学院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和推介宣传作用,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平台建设和发展要围绕海洋学科开展,聚焦海洋特色,多出“海产品”,所有项目研究都应从海洋出发、再回归海洋,让科研成果带有“海味”;二是要强化学科意识,加强平台与学科、学院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每位教研人员都应服从服务于学科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多出标志性成果;三是要整合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等各种资源,平台发展不能仅局限于校内资源,要有开放性视野,发挥学科平台的人才集聚功能和智力共享机制;四是要加强舆论宣传,占领舆论高地,各学院、部门应积极对外推介学科平台,要让大家知晓平台是什么,清楚中心干什么,以及具体干什么;五是要有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推出的研究成果要具有原创基因和应用价值。最后,他希望全校上下都有紧迫感、历史担当,真真正正担起责任,共同推动江苏海洋大学创建步入快车道。
据悉,海洋经济与文化学科平台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校江苏海洋大学创建工作,历经3个月的谋划和筹备,以高规范、高起点为基准而成立的学科研究机构。该学科平台整合了我校商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等学科资源,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立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国际前沿的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文化与法律理论,以涉海研究为核心,以引导学院发展、整合资源优势,支撑学科建设为发展定位,以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文化与法律等问题应用为研究导向,致力于为国家、特别是江苏省和连云港的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管理、海洋文化与法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学科平台组长由校党委书记赵炳起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吴价宝担任,副组长由商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和文学院院长担任,设立专家委员会和平台办公室,并下设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法律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和海洋艺术研究中心等四大研究中心。